top of page

中臺嶺訊息

中臺科大攜手大里仁愛醫院啟動醫教深度合作

  在少子化與產業變革浪潮交織的當代挑戰下,高教與醫療體系的跨界協作已成培育實務型人才 的關鍵動能。本校於114/5/19日與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正式簽署建 教合作及學術研究合作備忘錄,雙方在多年互信合作的基礎上再添新頁,將持續推展在學術交流、 人才培育、實習就業與產學研究等多元面向深化策略聯盟,透過實務導向與人才共育的結合,充分 展現醫教結盟的雙贏格局。此次合作一大亮點,是為本校護理系(二技、四技)及學士後護理系學生量身打造的「護 理公費生獎助學金」制度,每位學生最高可獲得新臺幣24至48萬元獎助,讓學生在經濟無虞下專注 投入護理專業學習,並於畢業後順利接軌職場進入該院醫療體系服務,建立「最後一哩」的職涯銜 接機制,實現「畢業即就業」的橋接,形塑從就學、實習到就業的完整支持系統。

校長陳錦杏強調,中臺科大創校至今將邁入六十週年,始終秉持「技術專業、人文關 懷、永續創新、社會服務」之辦學理念,積極鏈結在地優質醫療機構與大健康產業資源,建構涵蓋 醫護專業、智慧管理與民生科技的多元學習場域,培育優秀專業人才。此次合作更透過完善的學習 資源、獎助機制以及扎實的產學合作模式,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競爭優勢,進一步展現中臺科大在 培育專業人才、社會責任落實與產業需求對接上的行動力,也強化學校在永續發展上的深耕實踐。雙方合作內容不僅限於人才獎助與實習制度,亦涵蓋多層次的產學互動與教育創新,包括共同 舉辦研討會、專題講座、研究歷程與成果分享、以及專業參訪等學術交流活動。此外,該院實務專 家擔任學校業師與課程諮詢委員,參與教學設計與現場授課,提升教學現場的實務對接度。而該院 也提供長照與臨床場域,作為中臺科大教師進行深度研習與實務交流的重要據點,深化教育與醫療 實務的雙向整合,提升師生的臨床敏感度與應變力。

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院長龔嘉德表示,面對臨床環境的高度專業與多變需 求,該院長期致力於品質精進與人才養成,未來將與中臺科大攜手展開更深層的臨床訓練、教學支 援與學術研究合作,透過實務導向的永續醫教合作模式,共同培育具備臨床判斷力與人文素養的護 理人才。本次合作備忘錄的簽署,不僅鞏固中臺科大與在地醫療體系的策略夥伴關係,也體現學校整合 教育與產業、連結社區與實務的行動實力。未來,中臺科大將持續以教育創新為本、以學生發展為 先,打造更具前瞻性、永續性的人才培育平台,為臺灣高等教育與大健康產業共創更多可能與價值 。

報導連結 #SDG3健康與福祉#SDG4 優質教育#SDG 8良好工作與經濟成長

圖/文 研究發展處 提供

中臺科大攜手27家企業打造環安永續人才培育平台

面對全球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挑戰,培育具備專業能力與實務經驗的環安永續人才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秉持「學用合一、強化就業即戰力」的理念,自114學年度起全面實施「全年實習計畫」,並向教育部提出「產業學院人才就業專班」申請,積極打造結合教學與產業實務的專業培育平台。為深化產學合作、完善學生實習機制,環安系於114/5/8日邀請來自營造、製造、環保科技、技術顧問與檢驗分析等領域27家優質業者齊聚簽署結盟協議,共同安排學生實習機會、參與實作課程規劃,攜手建立實務導向的人才發展平台,達成「學校-學生-產業」三方共贏的目標。

其中,嘉鑫營造有限公司長期支持環安專才培育,除於113年捐助環安系15萬元獎助學金獎勵實習表現優異學生與優秀新生外,更承諾捐贈一座施工架示範組,作為教學示範器材,實質提升實作教學品質。此外,山林水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與惠民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亦持續支持中臺科大學生,每年分別捐助6萬元與8萬元,作為獎勵學業表現優良或協助弱勢學生之獎助學金,充分展現企業對教育的投入與社會責任的實踐。校長陳錦杏於簽約儀式上表示「中臺科大長期致力於推動學術與產業實務的深度連結,感謝教育部促進產學連結合作育才平臺的支持與協助,使我們得以申請『產業學院人才就業專班』計畫,並透過與27家產業夥伴的合作,不僅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更能協助企業培育符合產業趨勢的新世代專才。」。

環安系主任李國興補充指出「本系專注於環安永續領域的專業人才培育,透過系所課程、證照輔導、實務實習與產業合作等多元機制,提升學生的職場即戰力。我們期待這次與各領域企業的聯盟合作,能激發更多創新與實踐的火花,為環安產業注入新活力。」。嘉鑫營造公司副總經理周劍虹亦分享「我們非常重視環安永續領域人才的培育,期望透過與中臺科大的合作,讓學生能提前接觸職場、發揮專長,並為企業與社會貢獻所學,促進環安永續相關領域的進步與發展。」此次中臺科大環安系產學結盟象徵著在專業教育與跨領域產業鏈結上的重要里程,為環安永續領域注入實務與教育共構的新契機,開創高教人才培育與永續發展並進的新局面。

圖/文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提供

本報導連結 #SDGs4優質教育#SDG 8良好工作及經濟成長#SDGs17促進目標的夥伴關係

牙體技術技材料系深化國際接軌 攜日本新東京齒科技工士學校創新局

為提升學生國際競爭力,牙體技術暨材料系日前甄選出15名優秀學生,由牙技系主任許學全、副主任江亭儀及校友總會理事長方立陞、健新牙體技術所負責人趙仁志、臺中市牙體技術師公會理事長呂孟岳等業界人士共同領團,於5月18日至23日前往日本新東京齒科技工士學校進行為期六天的專業研習與文化交流。此行結合學界與業界資源,旨在讓學生在學術探究與實務應用層面皆獲得全方位學習體驗及豐富收穫,展現學生對海外學習的高度熱忱。新東京齒科技工士學校為中臺科大學生量身打造研習課程,內容包含學術座談、技術實作與文化交流。活動亮點有開幕式暨備忘錄交換、校園導覽、昭和大學齒科技工室參訪,以及牙體形態雕刻、數位牙科技術、樹脂牙冠堆築等實作課程,強調理論與臨床結合,體現日本職人精神。此外,新東京學生亦帶領中臺科大同學體驗淺草文化,促進兩校青年交流。

中臺科大表示,受益於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及牙體技術暨材料系校友總會的支持,本次國際交流成果豐碩。透過實踐SDG 17,不僅促進校園國際化與社會參與,更深化系所跨國合作機制,展現學校在永續專業教育上的領導力。未來,中臺科大將持續擴展國際合作,打造更寬廣的學習平台,培養具備全球視野、專業能力及文化素養的牙體技術人才,邁向永續教育。

本報導連結 #SDG4優質教育#SDG 8良好工作與經濟成長

圖/文 牙體技術暨材料系 提供

護理系學生勇奪國考高名次 展現卓越專業實力

陳錦杏校長強調,護理不僅是一門專業技術,更是一種深刻的倫理與關懷實踐。她期許所有學生未來能將課堂與實習所學落實於臨床照護現場中,成為能被病患與團隊信賴的醫護中堅力量。她更表示「這樣的表現,是中臺科大教育成果的縮影,更是台灣醫療未來的希望。」護理系主任陳全美亦親自到場,代表全系師長獻上祝福與精美禮品。她指出,三位同學在國家考試中的出色表現來自於長期紮實的專業訓練與自主學習,更來自於面對壓力時堅持不懈的態度與決心。陳全美主任感謝學生們在學期間的努力,並肯定他們在未來的護理路途上,將能持續精進,成為引領醫護界的專業人才。此外,三位同學的導師林麗雅老師也特別到場見證這榮耀時刻。她表示「看著孩子們從進入大學時的青澀,透過課堂上的學習到臨床實習的磨練一步步成長,再到如今國考中發光發熱,內心充滿感動與驕傲。」林麗雅老師勉勵學生們未來持續秉持初衷與熱情,將專業能力轉化為實際照護的溫度,在臨床護理的舞台上繼續綻放光芒。

根據考選部統計資料,114年(2025年)第一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護理師考試中,中臺科技大學護理系再創佳績,在競爭激烈、錄取率僅約16.5%(2,000餘名考生中錄取360人)的情況下,共有三位同學榮登全國前十五名榜單。護理系李昕同學榮獲全國第三名、劉若威同學名列第八名、劉致德同學則勇奪第十五名,卓越表現不僅為個人創下里程碑,更彰顯中臺科大在培育護理專業人才上的深厚實力與教育成果。為表彰這群學子優異成就,校長陳錦杏近日親自致贈獎狀與精心準備的賀禮,表達學校對學生努力的最高敬意。她表示,中臺科大長年秉持「技術專業、人文關懷、永續創新、社會服務」的教育核心精神,致力於培育兼具理論素養與實務能力的護理專業人才。此次學生在國考中嶄露頭角,正是對學校實務導向教學與臨床模擬訓練模式的最佳肯定。

護理系此次在國家考試中的亮眼表現,不僅印證護理系深耕專業教育、強化實務訓練的成效,也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4優質教育之核心價值。未來,中臺科大護理系將持續強化臨床實務課程與跨領域學習,培養更多具備專業知識、人文情懷與國際競爭力的護理人才,為台灣醫療體系注入更多希望與力量,攜手共創更美好的未來。

圖/文  護理系 提供

本報導連結 #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 #SDG4優質教育 #SDG 8良好工作與經濟成長 

跨國攜手深化長照教育 中臺科大與日本州鵬會共創長照新典範

中臺科大護理學院院長蔡麗雲表示,中臺科大長期致力於推動「技術專業、人文關懷、永續創新、社會服務」的教育核心理念,並積極與國際專業機構攜手合作,強化實務教學與跨文化理解。此次研習課程不僅提供學生與日方專家一對一深度互動學習的機會,也象徵著中臺科大國際化照護教育邁入新里程碑。高齡健康照護系主任林亮如亦強調,高照系近年持續推動海外實務交流與職場模擬教學,致力於提升學生面對臨床現場的即戰力與國際競爭力。她指出:「我們希望學生不僅學會照護技術,更能理解不同文化下的照護價值與管理模式,成為未來長照產業的關鍵力量。」參與本次課程的學生王少柔也分享:「老師們深入的實務經驗與經營理念讓我收穫豐富,更加堅定了我投入高齡照護工作的志向。」

本報導連結 #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 #SDG4優質教育 #SDG 17「促進目標的夥伴關係 

圖/文   高齡健康照護系 提供

中臺科技大學高齡健康照護系於114/5/20日攜手日本知名長照機構—社會福祉法人州鵬會,共同舉辦「跨國專業研習課程」。本課程以三大主軸展開:高齡者口腔照護實務、長照機構服務禮儀與溝通文化、以及長照機構經營與人才培育策略,期望深化學生的臨床實力,並拓展其國際視野,打造具備跨域能力的長照新世代。此次課程特別邀請州鵬會齒科衛生資深專家浜田沙織女士擔任主講講師,分享其12年高齡與失智長者口腔照護經驗與教學實務,並以預防誤嚥性肺炎與提升生活品質為重點,傳授日本第一線照護知識。州鵬會牙科原田醫師深入解析如何整合牙科醫師、齒科衛生士與照服員團隊,共同提升機構口腔照護服務效能;州鵬會人才培育部長大久保義人先生則以管理者視角,說明該機構如何透過溝通訓練與教育制度建立內部凝聚力與照護品質,提供台灣長照機構具體可行的組織發展藍圖。

本次跨國專業研習課程,展現中臺科大實踐SDG 4「優質教育」與SDG 17「促進目標的夥伴關係」的具體行動。未來,中臺科大將持續攜手國內外專業機構擴展合作觸角,導入更多國際資源與實務經驗,強化學生的整合能力與社會使命感,為迎接超高齡社會所帶來的醫療與照護挑戰,做好充分準備,展現教育對永續未來的深刻承諾。

科技育兒不忘溫度!攜手國際專家打造AI時代親職互動盛會

中臺科技大學攜手國際嬰幼兒按摩協會(IAIM)於114/5/11日隆重舉辦「AI時代滋養性撫觸」國際研討會暨「珍愛母親」親子園遊會,以全方位的方式為家長、嬰幼兒、學者專家、教保工作者與學生帶來一場融合知識、情感與實踐的豐富體驗。活動由臺中市政府兒童托育科指導,並特別邀請來自南非、西班牙、以色列與臺灣的國際培訓師群現身分享,帶領與會者從全球視角探討科技時代下親職關係與健康發展的重要性。本次活動特別聚焦於「滋養性撫觸」的教養意涵,這種從嬰兒時期即開始的溫柔觸碰,對建立正向依附關係、促進幼兒身心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活動邀請國際級IAIM總會顧問、理事與訓練師共同分享實務與研究成果,探討在AI浪潮席捲的今日,父母如何以更溫暖、更具覺察的方式陪伴孩子健康成長,不僅呼應「SDG 3良好健康與福祉」的永續目標,也彰顯中臺科大在健康照護與幼兒發展領域的深耕與創新。此次活動也獲得多個協辦單位的大力支持,包括中臺科大文教所所友會、兒教系系友會,以及臺中市豐原親子館、臺中市托嬰中心訪視輔導團、臺中市第三區與第五區居家托育服務中心、潭秀非營利幼兒園、廍子非營利幼兒園、益民非營利幼兒園等在地教育與育兒資源。此外,彰化縣南區居家托育服務中心、財團法人臺灣全方位跨域共創專業發展協會、社團法人臺灣幼兒早期教育協會、臺中市烏日親子館、儀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小士兵兒童用品社等跨域組織與企業也共同響應,共築友善教養的社會支持網絡。

本報導連結 #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 #SDG4優質教育 #SDG 17「促進目標的夥伴關係 

圖/文 兒童教育暨事業經營系 提供

攜手屏基醫院首度締結合作 推動健康照護產學接軌

為提升健康照護領域專業人才之培育成效,中臺科大114/6/23日正式與屏東基督教醫院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學術交流、產學合作、學生臨床實習及職涯媒合等多面向展開實質合作,共同推動健康照護專業教育的深化與落實。中臺科大擁有完整的醫護類科系所體系,創校60年來秉持「技術專業、人文關懷、永續創新、社會服務」辦學理念,致力於培育醫護專業、智慧管理與民生科技等「大健康產業」專業人才及產學對接。此次與屏東基督教醫院合作不僅拓展學生實習資源與臨床學習平台,也為醫療教育注入跨區域、跨機構的交流動能,彰顯中臺科大推動產業鏈結、肩負社會責任、以及促進區域健康平權的教育使命。

簽約儀式中,中臺科大校長陳錦杏表示:「中臺科大立足臺中、放眼全國,持續透過與醫療機構合作,建立學生理論與實務接軌的橋梁。這次與屏東基督教醫院合作,將有助於培育兼具臨床能力與人文關懷素養的醫護新世代,並為臺灣大健康產業注入源源不絕的專業人才。」屏東基督教醫院秉持「藉由神的愛與能力,經由醫療等服務,恢復人的健康與尊嚴」之宗旨,致力推動「全人關懷」之醫療理念,並以專業、人性、社區導向的經營方針持續精進。教學副院長施丞貴表示:「屏基一向重視專業與全人關懷的整合發展,期待透過與中臺科大合作,深化醫護教育資源交流,攜手培育具備臨床實力與人文精神的新世代醫護人才。」本次簽約屏東基督教醫院代表團由施丞貴教學副院長、黃雅芳行政副院長、護理部朱淑媛部長、管理部張隆鐘部長等人共同出席,展現對本次合作之重視與期待。

簽署儀式後,屏基醫院團隊參訪中臺科大校園內全國首間設立於大學校園中的「謙和賀日照中心」,對中臺科大在高齡照護教育上的前瞻實踐與校內即場域的教學場景留下深刻印象,肯定學校將長照資源、人才培育與社會關懷三者完美結合,不僅提供長者「牽好、顧好」的優質長照服務以及培育長照人才的卓越成果,更展現ESG中的社會責任(S)與治理力(G)的實質行動力。本次合作將有助於強化中臺科大在「SDG 3良好健康與福祉」及「SDG 17促進目標的夥伴關係」的實踐成果,未來雙方將持續深化合作範疇,推動更多元的產學研究、臨床實習與在地醫療服務連結,共同打造健康照護教育與醫療創新的永續未來。

本報導連結 #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 #SDG4 優質教育  #SDG 8良好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 17促進目標的夥伴關係

圖/文 研究發展處 提供

東聖宮健康行動出擊 中臺科大社區義診溫暖東勢山城里民

為落實健康促進與在地關懷,中臺科技大學今(8)日攜手臺中市東勢區公所、東聖宮管理委員會、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及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市議員吳振嘉、蔡成圭、台中市市政顧問冉齡軒等多方力量,在東勢東聖宮共同舉辦兼具專業與溫度的社區義診活動。此次行動不僅展現中臺科大對高齡社會健康議題的積極回應,更強化學校作為社區健康推動者的角色,深化教育與社會的緊密鏈結,落實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本次社區義診活動由中臺科大USR Hub「彩虹義診團-S.E.T愛與牽掛計畫」整合專業與在地資源,由學校13個系所專業師生及志工組成跨域健康服務團隊,更特別邀請3位專業醫師提供諮詢服務,形成完整的預防照護網絡。此次義診規劃涵蓋三大主軸,包含「專業醫師義診」、「多項健康檢查」及「創新健康促進」。

現場提供血壓血糖檢測、口腔衛生、甲狀腺超音波體驗、身體組成分析、視力篩檢、血氧及體脂檢測等健康檢查實用項目,同時加入食品安全宣導、健康行銷、智慧互動遊戲與輻射安全教育,讓長者、孩童及青壯年族群皆能透過趣味方式獲得健康知識,打造創新且富教育意義的健康推廣模式。  活動現場人潮踴躍,社區居民反應熱烈,許多長者表示:「不但免費做檢查,還能學到很多健康知識,真的很實用。」學生們也透過與民眾互動,將課堂所學實地運用,培養同理心與實務能力。中臺科大校長陳錦杏表示:「感謝東勢區公所與東聖宮等單位的鼎力支持,讓學生有機會走出教室,進入社區,共同為社會健康盡一份心力。透過義診健康服務,不僅能夠促進在地居民健康意識,更讓學校協助社區永續發展。」東勢區長翁培真也感謝中臺科大長期關心地方居民健康,並表示:「中臺提供既專業又貼心的義診活動,照顧到我們東勢區里民的健康,也樂見到里民的熱情參與,今天的活動相當成功。」。

 中臺科大長期致力於結合專業技術推動社區服務,透過公益推廣展現人文關懷精神,透過USR及USR Hub計畫串連在地公部門、機構團體與醫療體系,讓銀髮族、兒童及青壯年皆能有所收穫,打造健康社區及溫馨關懷的鄰里環境。未來,中臺科大將持續拓展與更多區域合作,推動健康促進創新能量,加深學生跨域實作與社會責任訓練,更透過每一次的義診與行動,發揮大學作為地方永續發展的價值創造者,並將永續健康的種子灑落社區,為臺灣打造更具韌性與溫度的未來。

本報導連結 #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 #SDG 11永續城鄉和社會 #SDG 17促進目標的夥伴關係

圖/文 學生事務處  提供

搶先布局長照3.0!中臺科大師生赴日探索照護創新模式

中臺科技大學長期照顧碩士學位學程積極拓展學生國際視野,近日(114/6/26-114/6/30)辦理赴日長照機構見習活動,由高齡健康照護系暨長期照顧碩士學程副主任王麗芬助理教授帶領,師生一行前往日本四家具代表性的照護機構,展開五天深度觀摩與跨文化交流,搶先布局未來臺灣長照新藍圖。

此行參訪的機構皆為日本在長照創新領域的代表,包括以「小規模多機能」和「團體家屋」模式提供個人化社區照顧及短期住宿服務的株式会社あおいけあ(Aoi Care Home),日本規模最大日間照顧中心且提倡「減法式的照顧」的夢のみずうみ村新樹苑,以及導入外骨骼機器人、重視照顧服務人員勞動保護的特別養護老人ホーム新とみ。最受矚目的春日台センター更榮獲日本建築大獎,結合失智照護、社區共融與親子空間設計,打造「人人都能進來」的溫暖空間,深具人文精神與創新價值。

「長照3.0不僅是政策升級,更是照顧思維的轉型。」中臺科大高照系主任林亮如教授表示,此次赴日見習讓學生直接觀察以人為本、社區導向的照護模式,有助跳脫傳統機構式思維,深化對未來照護趨勢的理解與實踐能力。她強調,中臺科大作為培育長照專業人才的重要基地,將持續扮演政策實踐的催化者與創新教育的推動者。中臺科大護理學院院長蔡麗雲教授也指出,此次見習是學生實務訓練與國際移動力培養的重要契機,呼應學校在「技職教育國際化」與「跨域整合健康照護」的發展重點。

她表示「長照3.0時代需要更多具備創新、溝通與國際視野的照護人才。透過實地參訪與文化體驗,學生不僅學到知識,更提升競爭力與社會貢獻潛能。」。多位參與見習的研究生也有豐富收穫。其中,陳惠娟同學分享「日本的照護現場充滿細緻與尊重,每一個動作都體現同理心與專業,讓我深受感動。」鄭榆蓁同學則表示「春日台的共融空間啟發我思考如何在臺灣社區落實創新照護,將日本經驗轉化為符合臺灣社區與文化脈絡的照顧創新實踐。」。

中臺科大秉持「技術專業、人文關懷、永續創新、社會服務」的教育理念,積極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3良好健康與福祉」、「SDG 4優質教育」及「SDG 17促進目標的夥伴關係」。透過本次見習活動,中臺科大不僅深化國際合作與學生實作能力,也為臺灣邁向長照3.0注入源源不絕的專業動能與創新活力。

本報導連結 #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 #SDG 4優質教育  #SDG 17促進目標的夥伴關係

圖/文 高齡健康照護系 提供

百萬善心化作永續羽翼
2025捐資興學感恩茶會致敬教育推手

校長陳錦杏於致詞中表示,感謝所有歷年來熱心捐助中臺科大的貴人,「每一筆捐款,都是對教育的深切期許與承諾。」她指出,為彰顯捐款者的貢獻,中臺科大依據教育部捐資教育事業獎勵辦法,將十萬元以上之捐款事蹟陳報教育部核定,由教育部頒贈褒揚狀,表達對企業與校友支持教育的肯定與感謝。感恩茶會讓捐款人及校友們能夠親身體驗中臺科大團結奮進的精神,並進一步了解捐款的用途及成效。此次捐資興學感恩茶會特別介紹中臺科大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中的完善就學協助機制,捐款者可透過捐款協助學生在校學習與成長,而學校將會製作捐款人芳名專屬捐款羽翼鑲嵌於中臺嶺捐款牆上,永久紀念捐款人的貢獻。

為感恩校友、企業及各界善心人士的慷慨解囊及長期支持,協助無數中臺科技大學學子翻轉人生,中臺科大今日(114/7/2)於學校勤學樓B2藝文中心舉辦「2025捐資興學感恩茶會」,特別邀請多家捐助企業及社會團體蒞臨,藉由一場溫馨而莊重的聚會,表達最深的感謝與敬意,並分享資源投入教育後的具體成果與影響力。出席本次茶會的捐資夥伴包括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秀傳紀念醫院、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培力藥品、佐臻股份有限公司、羅宋堂有限公司、金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久盛隆有限公司、臺中市大坑麗澤文化資產研究學會、臺灣媽祖文化研究協會、百安建設有限公司、云碩科技有限公司、龍寶建設公司、臺中樂成宮、萬春宮、財團法人基督教六寶社福基金會、祥和生命公司、大禾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翔瑞成企業有限公司,以及臺中醫院鐘威昇顧問醫師、臺中市北屯里里長歐真宗與東信里里長洪榮吉等地方賢達,並獲得中臺科大校友總會與傑出校友聯誼會的大力響應。眾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教育的希望與改變力量,凝聚對中臺科大永續發展的堅定支持。

本報導連結 #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 #SDG10減少不平等  #SDG 17促進目標的夥伴關係

茶會中也特別介紹中臺科大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中的核心成果「完善就學協助機制」,其中「共生銀行鏈2.0計畫」更是中臺科大落實弱勢扶助與教育平權的具體展現。114年度共募集捐款達358.6萬元,實質協助多達221位學生,涵蓋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身障人士及其子女、特殊境遇家庭、原住民學生等。資助範圍包括課後輔導、課業自學、證照輔導、競賽輔導、社會服務培力、就業培力及海外圓夢等,協助學生在多元面向獲得支持與成長。為永續紀錄每一位捐款人的善行義舉,中臺科大亦設置「中臺嶺捐款牆」,將每位捐款人之芳名以「羽翼」造型精緻呈現,象徵陪伴學生成長與飛翔的力量。這座牆不僅是一面感謝之牆,更是一段段希望故事的起點。中臺科大秉持「技術專業、人文關懷、永續創新、社會服務」的辦學理念,持續建構以學生為本、資源共好、關懷弱勢的教育環境。此次感恩茶會不僅彰顯社會支持與教育互動的良性循環,更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4優質教育」、「SDG 10減少不平等」及「SDG 17促進目標的夥伴關係」,象徵中臺科大在教育公益路上的堅定承諾與溫暖前行。

圖/ 文  公共關係及校友服務中心  提供

啟動AI教學力!打造智慧護理臨床教學

護理學院於114/7/8日舉辦「2025 AI啟動-護理教學與臨床實務接軌全攻略」論壇,邀請產學界專家與臨床領袖齊聚,探索AI於護理教育與實務的應用策略,展現前瞻性的整合行動力與教學創新實踐。論壇由中臺科大護理學院主辦,吸引臺中地區多家長期合作的臨床機構參與,包括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中榮民總醫院與彰化基督教醫院等,現場座無虛席,交流熱烈。開場時,中臺科大副校長鄭凱元指出:「AI不是取代,而是賦能教育。我們積極推動AI於各學院深化應用,護理學院此次跨出關鍵一步,為智慧健康教育立下典範。」。論壇主題內容精彩豐富,由中臺科大護理學院院長蔡麗雲教授揭開序幕,發表專題演講「智慧溝通新趨勢-虛擬人Virtual Humans」,介紹AI結合VR打造的沉浸式模擬學習場域。

透過虛擬病人與臨床場景模擬,以包含「可練習、可錯誤、可回饋」三大特色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反覆練習、即時回饋,在無風險環境中勇於試錯,強化臨床思維與溝通技巧,建構高擬真、高互動、高彈性的智慧學習體驗,實現「科技+關懷」的雙重教育目標。中臺科大圖資長陳韋陸則以「誰說上課不能用手機?」為題,現場即時示範生成式AI如何與行動裝置互動,突破教室限制,翻轉學習情境,激發與會者對「科技教學即生活應用」的深度想像。HTC醫學VR總監張庭榕亦從產業觀點出發分享主題「透過生成式AI提升護理韌性與留任」,剖析AI如何強化護理現場的工作韌性與人力留任機制,回應護理職場面對的壓力與挑戰。論壇的臨床實務分享環節由三大醫院護理部主任接力主講,實地剖析AI如何應用於護理紀錄、跌倒預警、藥物管理、健康提醒與智慧機器人等場域,不僅提升照護品質,也減輕護理人員行政負擔,使專業照護更專注於「以人為本」的本質精神。主任們一致認為,AI的導入並非為了取代專業,而是達成「科技輔助×人本關懷」之高效能與高人性兼具照護的關鍵推手。

在教學創新環節中,中臺科大副教務長楊素珍與護理系副主任賴靜怡進一步分享「由VR與生成式AI帶領學生進入學習新世界」,展示AI與VR如何進入學生學習日常。楊素珍副教務長分享VR應用於國考解題訓練與臨床案例模擬,有效建立臨床判斷能力與應試策略;賴靜怡副主任則以兒科衛教為例,展示AI如何驅動教學設計,讓學生運用生成式AI設計醫療繪本與互動機器人,從使用者轉為創造者,實踐「教學即臨床」的教育理念。此次論壇展現中臺科大護理學院在「智慧教學、臨床應用、人文關懷」三軸並進的堅定路線,亦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SDG4優質教育、以及SDG9工業創新與基礎建設。未來,中臺科大將持續深化科技與人文融合,培育具備全球視野、臨床實力與數位素養的醫護專業人才,引領臺灣邁向智慧健康的國際舞台。

本報導連結 #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 #SDG 4優質教育  #SDG 9工業創新與基礎建設

圖/文 護理學院 提供

初心不變,關懷啟程-學士後護理系踏上臨床第一哩路

學士後護理系林冠語主任與黃良圭老師親赴各大實習場域訪視學生,親切關心學生的實習適應狀況與學習表現,並給予專業鼓勵與心理支持。林冠語主任表示:「這是同學們人生中首次進入臨床的洗禮,無論技術或心態上都有極大的挑戰,但也正是在這過程中,逐步奠定成為專業護理師的基礎。」。初入臨床,技術與責任並重。從量測生命徵象、換藥、協助病患清潔,到觀察評估生理變化,學生們謹慎投入、態度專注,不僅主動請益學姊與臨床指導老師,也能在高壓環境下維持專業水準。許多實習單位指導老師對中臺科大學生的表現給予高度肯定,指出這批學生展現出優異的學習熱忱與臨床適應能力,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與責任感,能迅速融入團隊、展現專業素養。學生們表示,儘管實習初期壓力如山大,但在不斷練習與修正中,他們逐步建立起專業自信。更有學生說:「這次實習讓我深刻體會到,護理不是只靠知識與技術,更是與人真誠互動的過程。」。

為提升實習成效,學生在實習期間運用ISBAR模式進行病情彙報,透過實際演練與指導回饋,強化系統性思考與臨床判斷力。有人在協助術後病患照護時,學會針對飲食、疼痛與活動等進行完整評估與紀錄;有人則在參與照護高齡長者過程中,體會溝通、陪伴與觀察力的重要性。此外,學生們逐步練習簡潔有效的口語表達與護理紀錄,深刻理解到,專業的臨床溝通不僅是技巧的展現,更是護病關係建立的橋樑。他們也立下目標,未來要持續精進表達力、決策力與紀錄能力,朝成為能獨當一面的專業護理師邁進。

本報導連結 #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 #SDG 4優質教育  

在醫療照護不斷進化與人本關懷深受重視的今天,中臺科技大學學士後護理系學生於近日(114/6/23-7/11)展開首次為期三週的基本護理學臨床實習,分派至台中慈濟醫院、林新醫院、澄清綜合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及彰化秀傳紀念醫院等多家實習機構。這批來自不同年齡層與背景的學生,包括轉職者、家庭主婦與跨領域工作者,以共同的初心與理想選擇踏上護理專業之路。)、培力藥品、佐臻股份有限公司、羅宋堂有限公司、金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久盛隆有限公司、臺中市大坑麗澤文化資產研究學會、臺灣媽祖文化研究協會、百安建設有限公司、云碩科技有限公司、龍寶建設公司、臺中樂成宮、萬春宮、財團法人基督教六寶社福基金會、祥和生命公司、大禾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翔瑞成企業有限公司,以及臺中醫院鐘威昇顧問醫師、臺中市北屯里里長歐真宗與東信里里長洪榮吉等地方賢達,並獲得中臺科大校友總會與傑出校友聯誼會的大力響應。眾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教育的希望與改變力量,凝聚對中臺科大永續發展的堅定支持。

三週的實習雖短,但卻為中臺科大學士後護理系學生鋪設一條堅實的專業起點。林冠語主任表示:「我們看見學生從緊張到自信,從陌生到熟練,這就是教育的力量,也是教師最大的成就。」這群帶著夢想與初心出發的學生,正在用行動證明:只要願意轉身與學習,就能在護理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光與熱。中臺科大學士後護理系提供兩年制完整訓練計畫,幫助有志從事護理專業的社會人士轉職圓夢,考取護理師資格、進入臨床服務,實現「轉職有方向、照護有溫度」的教育願景。

圖/ 文  學士後護理系  提供

急救教育向下扎根 中臺科大國際志工隊前進
卓蘭國小推廣「救命小英雄」

中臺科技大學印尼國際志工隊近日(114/7/15)走入苗栗縣卓蘭國小,舉辦「救命小英雄」急救教育推廣活動,透過創意教學與實作訓練,培養學童面對緊急狀況的應變力與自救能力。本次活動由中臺科大學士後護理系林冠語主任與黃良圭老師帶領,並與卓蘭國小詹正淑護理師攜手合作,展現醫護教育結合在地社區的實踐行動。活動以志工隊青春洋溢的開場舞揭開序幕,緊接著透過趣味短劇《黃金五分鐘》,讓孩子們輕鬆了解急救的重要性。課程內容涵蓋心肺復甦術(CPR)、哈姆立克法及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使用方式,並安排小組實作演練,讓小朋友在操作中加深理解、提升臨場反應能力,展現高度的學習參與及自我保護意識。

為了提高互動性與學習樂趣,志工隊靈活運用多首流行熱門歌曲,引導孩子們隨節奏律動,讓整場活動氣氛熱絡、歡笑不斷。此外,更設計「急救知識搶答賽」讓學童在遊戲中記憶關鍵步驟,從確認現場安全、呼救程序、按壓節奏等皆有系統複習,有效強化知識內化。現場孩子們踴躍舉手搶答,充分展現他們對急救觀念的吸收與實踐熱情。活動尾聲,志工與學童共同製作簡易樂器卡祖笛,並合奏耳熟能詳的《小星星》,象徵透過教育的音符串起守護健康的力量。這場推廣活動也為中臺科大印尼國際志工隊即將於7月20日出發進行的14天海外志工行動做足暖身準備,強化隊員臨場帶領與團隊合作實力,將臺灣的健康教育經驗向國際拓展。

本次活動展現中臺科大透過護理專業實踐社會責任與全球公民素養的教育理念。黃良圭老師表示:「護理教育不只是專業技能的培養,更是生命關懷的啟蒙。孩子的反應讓我們相信,急救教育從小扎根是值得且必要的事。」中臺科大長年致力於推動國際志工與在地健康促進工作,鼓勵學生將所學回饋社會,發揮專業於生活之中。其中,學士後護理系提供完整兩年制進修途徑,助力有志轉職與跨領域的學子考取護理師資格、進入臨床職場,培養兼具技術與人文素養的「救命英雄」。歡迎有志青年報考中臺科技大學,攜手守護每一個生命的黃金五分鐘!

圖/ 文  學士後護理系  提供

本報導連結 #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 #SDG 4優質教育  

花之道童趣綻放!中臺科大USR攜手幼兒園
打造社區植物小百科

活動不僅聚焦於植物認識與創作實作,更強調「代間共融」的社區精神。計畫中串聯幼兒園、高職學生、大學生與社區長者,推動包括區域命名、植物認養、共讀野餐、文化創作與共融遊戲等五大主題活動。透過跨世代共耕與共學,促進250人次以上參與互動,深化居民與孩子們對在地環境的情感連結,讓花之道成為串聯世代記憶與文化共融的重要平台。中臺科大兒教系主任李英中表示,許多家長看到孩子在戶外的表現感到驚喜又感動,也希望未來能持續深化與社區的合作,讓孩子在自然與生活中學習成長,讓教育真正走進人群與地方。

本報導連結 #SDG4 優質教育 #SDG 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促進目標的夥伴關係

為培養幼兒的環境觀察力與社區認同感,台中市大里區長榮里「花之道」綠廊近日化身為幼兒的戶外學習基地。中臺科技大學「美癒童行×心靈共生:智啓社區健康新生活」USR Hub團隊攜手益民非營利幼兒園,透過實地踏查與藝術創作,帶領學童整理步道、認識植物並親手製作介紹牌,近日(114/7/17)舉辦成果發表活動,孩子們開心地將色彩繽紛的花草介紹牌插在步道沿線,為社區注入童趣與生命力。

「花之道」為長榮里近年改造完成的社區綠園道,全長約1公里,沿線栽種近200種花草,為居民及學童提供日常休憩與學習空間。中臺科大兒童教育暨事業經營系組成20人教學團隊,與益民非營利幼兒園合作設計「跨齡共學、童心導覽」系列課程,結合語文、藝術與生活領域,引導孩子們透過觀察花草形態、氣味與生長特性,設計具QR code語音導覽的植物告示牌,實現從學習到回饋的正向循環。

此一社區共學行動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4優質教育」、「SDG11永續城鄉和社會」、「SDG17促進目標的夥伴關係」,展現中臺科大透過實踐大學社會責任,整合高教資源、幼兒教育與社區場域的多元價值。

圖/ 文  兒童教育暨事業經營系  提供

客庄一夏動起來-中臺科大與山線社大辦客語夏令營掀起山城文化活力

由中臺科技大學承辦的臺中市山線社區大學近日(114/7/14-7/18)於臺中市立東勢高工舉辦「中壇元帥尋牛趣・搞寮客庄一夏」客語文化夏令營,為期五天四夜的營隊活動融合客家文化、自然生態、地方產業與創意體驗,吸引許多親子參與,透過在地導覽、創作與展演,實踐「文化學習在生活,語言傳承在互動」的核心理念。活動成果展上,孩子們帶來活潑生動的客語帶動跳「搖滾童謠—鼓勵鼓勵」與「月光光123」合唱,展現豐富學習成果。五日課程涵蓋繪本閱讀導入、地方導覽寫生、月桃葉風車DIY、環境桌遊、客語體驗等,並展示自然素材藝術與繪本再創作等作品,完整呈現感知、創作、語言融合的學習歷程。課程主題依序設計為「客庄文化日」、「客庄地方文創日」、「客庄山林生態日」、「地方產業・文化・美食日」與「客庄玩成果分享日」,深獲家長與社區一致好評。

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江俊龍特別出席結業式致詞並致贈書籍,鼓勵孩童自小紮根客語文化,延續去年《眾神護佑的奇蹟—中壇元帥尋牛趣》繪本所開啟的文化脈絡。中臺科大校長陳錦杏也蒞臨頒發結業證書,肯定山線社大長期深耕社區教育,並感謝市府單位及東勢高工圖書館場域支持,讓文化與教育在山城共同綻放。在溫馨驚喜環節中,學童更親手製作卡片,為陳錦杏校長獻上生日祝福,場面感人。

本活動作為「中壇元帥尋牛趣」系列營隊的第二年,延續並深化客語文化教育,強化山線社大「多元深耕、環境永續、新創山城」三大願景。此次中臺科大與山線社大攜手合作,打造一個在地文化共學的永續平臺,未來將持續以創新與文化融合的方式設計在地教育方案,透過寓教於樂的形式,讓下一代在遊戲中學習,在創作中成長,成為承載語言與土地記憶的文化小尖兵。

本報導連結 #SDG4 優質教育 #SDG 11永續城市與社區  #SDG17促進目標的夥伴關係

圖/ 文  推廣教育處  提供

技藝傳承綻光芒!食品科技系奪職人傳承新秀選拔雙優勝

由台中市政府勞工局舉辦的「114年度職人傳承新秀選拔活動」於近日揭曉評選結果,中臺科技大學食品科技系表現亮眼,在系主任劉伯康全力支持與郭炯村老師的推薦與指導下,兩組師徒檔勇奪糕餅點心職類「優勝」,不僅突顯該系在烘焙教育的實力與深耕,也展現職人技藝代代傳承的真諦。本次榮獲優勝的兩組師徒為:職人游隆宏與新秀許展嘉、職人吳建明與新秀李昕融,四位皆出身中臺科大食品科技系烘焙選手培訓體系。現任教於該系的游隆宏老師長年投入烘焙教育,致力於實務與教學結合;而任職於新竹老爺酒店的吳建明則為業界頂尖糕點職人,持續以實戰經驗培育後輩。新秀許展嘉為該系應屆畢業生,即將升學技職頂尖大學研究所,李昕融則為在學三年級學生,已展現穩健技藝與創新潛力,師徒攜手以深厚實力在激烈競賽中脫穎而出。

此次選拔共吸引來自各界技職團隊報名,糕餅點心職類更是今年首次納入評選領域,即展現極高競爭熱度。勞工局為鼓勵更多產業傳承與文化接力,將原定錄取名額由4組增額至5組,充分肯定糕餅點心職類在地文化與技術兼具的價值。值得一提的是,多組參賽者由歷年獲選職人親自推薦,讓「職人帶新秀」的模式不只落實於教學現場,也成為傳承精神的具體實踐。此次選拔共吸引來自各界技職團隊報名,糕餅點心職類更是今年首次納入評選領域,即展現極高競爭熱度。勞工局為鼓勵更多產業傳承與文化接力,將原定錄取名額由4組增額至5組,充分肯定糕餅點心職類在地文化與技術兼具的價值。值得一提的是,多組參賽者由歷年獲選職人親自推薦,讓「職人帶新秀」的模式不只落實於教學現場,也成為傳承精神的具體實踐。

本報導連結 #SDG4 優質教育 #SDG 8良好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9工業創新及基礎建設

圖/ 文 食品科技系  提供

寶島眼鏡走進中臺科大 共談視光產業創新轉型與共育新世代

寶島眼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宜珊近日(114/7/29)蒞臨中臺科技大學,展開深度產學交流與合作洽談,期望攜手推動視光教育創新升級,培育具備臨床實力與科技素養的下一代視光專業人才。此次交流活動由中臺科大副校長鄭凱元親自接待,並由健康科學院院長黃宣瑜與視光系主任葉上民陪同參訪,蔡宜珊總經理深入參訪中臺科大視光臨床教學中心與智慧眼鏡實驗室,詳細了解學校在視覺科技創新應用上的教學投入與設備建置。蔡宜珊總經理表示:「企業主動走進校園,參與課程設計與設備優化,不僅可協助學校強化訓練系統,也能預先培育符合業界需求的專業人才。」

中臺科大副校長鄭凱元表示,學校一向重視與產業間的連結,積極推動跨領域合作,並持續優化教學場域與實作空間,以對應產業升級與學生實務能力的養成。除場域參訪外,蔡宜珊總經理也與視光系學生進行面對面座談,以親身經驗分享寶島眼鏡如何在傳統產業中導入智慧科技、建構數位行銷策略、優化顧客體驗與服務模式再造,帶領企業穩健轉型。她勉勵學生:「視光不只是技術,更是結合人本服務與創新思維的綜合產業,唯有跨域學習與永續思維,才能在未來嶄露頭角。」座談會現場互動熱烈,學生們踴躍提問,而蔡宜珊總經理皆以親切態度詳實回應,展現企業領袖的高度親和力與對教育的熱忱,讓在場師生獲益良多。

交流最後,寶島眼鏡與中臺科大正式簽署「產學合作意向書(MOU)」,象徵未來將展開一系列合作計畫,包括校外實習媒合、智慧驗光設備開發、AI輔助訓練模組建構及專業程設計等,攜手打造融合臨床應用與創新科技的產學共育平台。中臺科大表示,此次合作將進一步強化學生就業力與技術整合力,並透過教育驅動產業升級,培育出具備臨床能力與科技素養的優質人才,共創視光產業永續發展的新典範。

本報導連結 #SDG4 優質教育 #SDG 8良好工作及經濟成長 #SDG9工業創新及基礎建設

圖/ 文  視光系  提供

長照3.0正視失智症照護
護理系赴日「葵照護」與長輩共創療癒時光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25年全台失智總人口將突破38萬人,平均每12.5位長者即有一人罹患失智症。在此社會背景下,培育具備跨國視野與實務經驗的失智照護人才,成為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標。為強化學生失智症照護能力,中臺科技大學持續推動國際實習與專業深化,由護理系江青桂老師於2024年7月帶領陳姿穎、劉姵嘉與周芙緻等學生,前往日本知名的「葵照護(Aoi Care)」展開為期一個月的跨國實地實習。此次實習不僅深化學生對「以人為本」、「自立支援」、「社區共生」等核心照護理念的理解,更讓學生透過生活參與與實務觀察,重新思考失智照護的本質與價值。

「什麼是照顧?我想讓你感受。」葵照護社長加藤忠相以一句話,點出失智照護的核心精神。他親自導覽無圍牆設計的照護場域,鼓勵學生拋開傳統思維、走進真實生活。學生們在機構陪伴長者料理、清掃、摺毛巾、手作甜點,每一刻互動都強調被需要與互相感謝。日文能力N1級的陳姿穎同學分享:「在葵照護的一天生活當中,最常聽到的就是『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非常感謝)』,這裡的爺奶因為『被需要』而感受到幸福與價值。」劉姵嘉同學則表示:「過去以為照護是高效率的幫忙,現在體會到真正重要的是陪伴長者完成他想做的事,讓生活有選擇、有尊嚴。」。來自烘焙科背景的周芙緻同學更以甜點為橋梁,帶領長者手作香港甜品「楊枝甘露」與臺灣古早味「綠豆蒜」。

她表示,從採買、準備到共享甜點的過程,不只是味覺的刺激,更是跨文化交流與情感連結的展現。她說:「『美味しい』就是來自陪伴的幸福感以及帶給長者生活中的小確幸。」中臺科大護理系江青桂老師指出,此次赴日實習計畫不僅是照護技能的提升,更是一場深刻的價值教育,體現「生活即照護」的精神。未來,中臺科大將持續深化與國際照護機構的合作,推動跨國交流與實習課程,並以「SDG 4優質教育」及「SDG 17促進目標的夥伴關係」為目標,厚植學生臨床實務能力與文化敏感度,培育具備同理心、創新力與國際視野的新世代長照人才,迎接高齡社會的全新挑戰。

本報導連結 #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 #SDG 4優質教育 #SDG 17促進目標的夥伴關係 

圖/ 文  護理系 提供

本網站著作權屬於中臺科技大學秘書處

校址:40601台中市北屯區廍子路666號 / Address:No.666, Buzih Road, Beitun District, Taichung City 40601, Taiwan (R.O.C.)
TEL:(04)22391647 / E-mail:g0100@ctust.edu.tw

  • Facebook
  • Instagram
bottom of page